中共漳州市委 漳州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见
(2003年12月16日) 漳委发〔2003〕20号
项目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发展实际,着眼于加快发展和长远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目的是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增长,以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从我市实际出发,现就我市进一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按照漳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十五”计划要求,坚持项目带动,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开放强市、实干兴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激活各类投资主体与转变政府职能并重,注重形成发展合力,使项目引得进、留得住、长得大、带得动;坚持符合产业导向的大中小项目一起上,注重项目间的关联配套和产业群、产业链的培育;坚持劳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发展,注重发挥传统产业的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生产、流通、服务同时抓,注重发挥现代流通业对现代化大生产的支撑作用;坚持内外资齐头并进,注重投资领域的开放和投资环境的优化;坚持项目投产、续建、开工、储备滚动推进,注重项目的策划、开发、推介、协调。争取用二至三年的时间,逐步形成富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和富有生机活力的项目带动工作机制,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目标任务 (一)促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或力争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要充分发挥重点项目建设在投资中的推动作用,今后几年重点项目建设的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保持在50%以上。进一步开放投资领域,激活民间投资主体。加强招商引资,实现外资投资工业主导产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新突破,利用外资和民间投资中转化为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稳步提高。 (二)促进一批牵动全局的重大项目建设。按照“投产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转化一批、储备一批”,实现项目滚动发展的要求,抓紧做好重大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做好项目储备,争取提早实施部分“十一五”规划项目。从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硬通道”着眼,重点推进漳潮汕铁路、漳州开发区港尾铁路支线、厦漳跨海大桥、沿海大通道及招银港区、古雷港区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从加快城市化进程着眼,按照“建设新区,开发沿江,改善旧城”的总体思路,重点推进漳州中心城市新区建设、漳州污水管网接户工程建设、江滨大道和延北片区危房改造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从强化能源保障体系着眼,重点抓好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建设,推进LNG项目、漳州后石电厂三期工程和一批电站建设,加快漳州500千伏等一批输变电工程及县城电网改造工程的建设和改造步伐。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着眼,重点抓好漳州灿坤工业园工程、古雷港区工业启动项目及各开发区等重大工业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着眼,重点推进海峡两岸花博园扩建等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从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着眼,重点推进诏安龙潭水利枢纽工程、长泰枋洋水利枢纽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和前期工作。 (三)促进区域产业集群形成。积极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到2005年食品、机械、材料、能源四个主导产业和制药、家具、电子三个重点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60%左右。按照“发挥农业优势,加快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带动城市化。按照“分类推进、分步跨越”的区域发展格局,加快“两区三片”建设,逐步建成各具特色、合理分工、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和经济带。着力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初步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一批特色产业基地:以龙池开发区为中心的家电产业基地,以古雷港口经济开发区为中心的钢铁、石化基地,以南靖高科技工业园区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基地,以华安、长泰、南靖、平和为主的水利能源基地,以后石电厂为中心的火电能源基地,以漳州港、东山湾为依托、连接沿海一线的海洋开发和珍稀水产养殖基地,以龙海、龙文、东山、平和、南靖为主,以一批龙头企业为依托的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和绿色产品基地。 (四)促进“五大体系”形成。实施基础设施、市场网络、社会事业、信息工程、防灾减灾等“五大体系”的基本建设。抓好漳龙高速公路漳州段和龙漳厦铁路、西洋坪大桥等一批在建和储备的基础设施项目;抓好吉马物流、浦口粮食和漳州农副产品大市场等一批市场网络项目;抓好漳州高校园区和朝阳医院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抓好漳州联通CDMA三期和漳州软件等一批信息工程项目;抓好全市水库除险加固和九龙江南岸防洪加固等一批防灾减灾项目。 (五)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分级负责,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跨县区域的交通、能源、水利设施、灾害预警报系统等重大项目的建设,改善县域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优势,围绕“国内国外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龙头企业—标准化原料基地”这一中心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建设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扶持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项目,发展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加大力度发展蜜柚、枇杷、香蕉、茶叶、食用菌、蔬菜等县域特色农业产业。突出特色,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重点扶持和发展一批立足资源优势的深加工项目、与全市主导产业和重点企业形成产业链的中小配套项目、具有传统工艺优势和适销对路的特色产业项目。科学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为重点,以国家级、省级小城镇建设试点为示范,促进生产要素向“大城关”和重点集镇聚集,增强城镇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扩大开放,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产品主产地的现代流通业,建立一批能够与国内外市场接轨的区域性市场。激活主体,加速发展民营经济。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促进更多的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县域落户,做大做强一批民营企业。创新机制,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简政放权,扩大县级经济管理权限。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财政体制,按照省里的统一部署,逐步推进农村税费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六)促进中心城市发展壮大。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做好经营城市文章,盘活城市资源,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到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城市的水平。基本形成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经济分工明确、功能优势互补、空间布局合理、等级规模有序、结构体系协调、设施完善高效的城镇体系。 (七)促进市场体系建设。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特点,在全市规划若干个专业批发市场及物流配送体系,建设一批能为工业提供原材料和产品销售平台的零配件专业市场及漳州工业品专业批发交易市场、水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启动家具、食品、粮食、电子元器件、石英钟、旅游商品等一批市场项目,按照“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分期分批建设,逐步发展到位。以市场项目的建设,带动产业的发展,以市场体系的培育,促进经济的发展。重视会展业,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漳州行业、企业的产品展销会、交易会、订货会,以会展促流通,以流通培育市场,从而带动企业发展壮大。 (八)促进科技教育发展。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若干个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研发中心,推进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重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食品安全等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培育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生物技术等四个产业群。信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软件产业、信息网络、信息安全、光电子和电子元器件等专项工程,生物医药技术方面重点组织实施现代农业、现代中药、新医药等专项工程,同时积极开发新的后续项目。加快厦门大学漳州校区二期工程、漳州医学护理高等专科学校迁建及漳州市体育中心的建设。推动民办高等院校建设,整合现有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培养更多的适用专业技术人才。 三、机制创新 (一)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做好项目开发工作。建立以发展战略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计划部门牵头,有关部门、企业、专业机构和各类专家共同参与的项目生成机制,全面开发持续不断的项目源,把项目工作延伸到各行业各领域。(1)从发展战略和工作重点中生成项目。突出生产性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以龙池开发区、漳州开发区以及市区为龙头,以国家、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引进细化具体项目,支撑和保证发展目标的实现。(2)从产业关联和主导产业的延伸中生成项目。以食品加工、机械电子、生物制药、钢木家俱、电子仪表、石英钟、汽车零配件等行业为重点,做大做强全市主导产业和区域性特色产业,从产业链的延伸、产业群的壮大中开发各类项目。(3)从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生成项目。围绕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国民经济信息化、生态环境建设、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等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推进各类项目建设。(4)从山海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生成项目。充分发挥我市山海田资源优势,围绕发展我市沿海和山区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水产、水果、蔬菜、矿产等资源开发项目。(5)从企业改革、更新改造中生成项目。围绕龙溪轴承、力佳股份、片仔癀、红旗马、漳糖股份等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资产重组和应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实施一批项目。(6)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中生成项目。继续加强交通、能源、通信、城建和以水利为重点的十大防灾减灾体系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7)从对外开放中生成项目。适应国际国内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不断推出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扩大招商领域和利用外资规模,重点引进一批能起行业带动作用的龙头项目,发展一批上下游产业链配套项目。同时注重办好现有外资企业,促进其增资扩产,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漳投资。(8)从市校合作、企校合作中生成项目,从科研、中试成果中生成项目。紧密联系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发掘科研成果、中试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建设。(9)从专家策划、咨询中生成项目。组织依靠各方面专家以及海外学者,开发适应本地生产、建设、发展需要的各类项目,定期召开企业家联席座谈会,商讨实施有关项目。 (二)创新项目推介机制,做好项目转化落地工作。(1)积极组织参加每年“6•18”中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争取更多的企业和项目在会上对接成功,创造有利条件,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和创业投资的发展。(2)以信息中心为核心,建立项目成果推介网站,多渠道捕捉各类项目信息,广泛征集各类项目成果,并注意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网站的链接,建立科技项目数据库,持续不断地向社会推介项目,成为项目转化平台。(3)根据企业技术需求及项目需求,充分发挥咨询和中介机构的作用,有针对性开展项目前期工作和推介服务,搭建科技成果供需结合的桥梁。(4)继续发挥“4•9”漳台恳谈会、“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漳州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5)抓紧建立投资促进体系,充分利用各级驻外地机构,引进和开发项目,各派驻机构要把引进项目作为一项主要任务来抓。市、县可考虑制定一定的年度指标,作为考核目标,实行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并及时给予兑现,推动引进项目工作。 (三)创新项目管理机制,做好项目实施工作。对项目实行系统管理、目标管理、网络管理等科学管理办法,实现项目的科学、高效运作;继续推行并完善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切实控制投资,确保质量,提高效益;完善项目的专家咨询和评估论证制度,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改进和完善引进开发项目奖励办法,继续实行市领导分片区挂钩联系重点项目制度,努力推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四)创新项目投融资机制,做好项目资金的筹措工作。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三项经费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类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激活、壮大市场主体,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向各类项目;全面开放竞争性项目,鼓励非公有制经济投资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性服务领域,参与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益;完善国有企业退出机制,稳妥解决企业资产变现、产权转让、人员退出等关键性问题,疏通非国有经济投资渠道;大力推进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创新政府财政性资金使用方式,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财政对重大项目资金投入力度,支持和促进公平竞争;改善金融服务,积极组织和运用资金,调整优化信贷结构,支持项目建设;提高上市公司整体素质,扩大证券市场融资规模;做好利用土地置换筹集资金这篇文章,搞好资金的运作。 (五)创新项目协调机制,做好项目组织保障工作。要建立健全党政领导齐抓、各套班子积极参与、部门组织实施的项目工作机制,重大项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建立项目工作机构,配强班子,落实前期工作经费。要强化分片区对口检查工作,把项目落实到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各地要建立项目专家策划队伍或网络,建立实行动态管理的项目储备库。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开辟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要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共同抓项目的合力,促进更多项目的生成,保证各类项目落地。 (六)创新项目用人机制,做好项目智力支持工作。要以人才带项目,以人才引项目。建立制造业技术研发中心,采取政府资助、企业参与、人才柔性引进的机制,形成既能培养、引进人才又能开发提供企业急需的应用技术的基地。组织一大批富有管理经验、廉洁奉公、年富力强的人员形成抓项目的骨干力量。要以项目促人才,在项目工作中出人才。注重把中青年干部放到项目工作第一线去接受考验,建功立业,培养一批有魄力、有能力、有经验的管理干部和有专长、有水平、有建树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带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项目与人才的良性循环与高效融合。 四、主要措施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级各部门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努力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不断拓宽发展空间。 (一)努力扩大固定资产投资领域。 1、工业方面。以主导产业和传统产业为载体,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围绕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目标,吸引非国有投资投向特色食品、机械、材料、能源、制药、家具、电子等产业及其他高新技术产业;吸引非国有投资参与具有优势的石英钟、家俱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进传统产业增加品种、提升质量、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吸引非国有投资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的上下游及协作配套领域拓展,延伸产业链,壮大产业群。 2、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和城市公用事业产业化步伐。近期要抓紧研究城市污水、垃圾处理市场化运作方式;改革城市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对城市环卫、公交、园林绿化、自来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事业性单位进行企业化改制,鼓励社会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研究建立多元化的基础设施投融资政策措施,对已建成的路桥、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等领域放开经营权,促进项目融资。 3、农业方面。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培育各具特色的效益农业和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畜牧、水产、园艺等产业,扶持食用菌、茶叶、水果、蔬菜、花卉等优势产品的生产。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引导它们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抓好基地建设,与农民建立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生产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4、社会事业方面。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类民办教育学校,积极推进教育后勤社会化改革;打破垄断,创造条件,积极引导社会、个人和境外的资金进入医疗服务市场,兴建民办医院;进一步推进药品零售连锁企业扩大规模,提高连锁经营水平;加快文化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动经营性、开发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转制;积极做好漳浦古雷、华安二宜楼、平和灵通岩、龙文云洞岩、芗城南山景区等旅游项目的规划,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兴建旅游区,不断提高创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水平。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依法办体育,加快体育产业化步伐。 5、市场体系建设方面。以食品行业、家俱行业、旅游行业为重点,适时组织综合性或专业性商品展销会、订货会、交易会,兴办专利技术市场,引导企业拓展市场;以综合市场、专业市场、购物中心、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为基本型态,规划、建设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体系。以市区为重点,制定全市市场发展的规划。改造扩大粮食、果蔬、花卉、水产批发市场,建设旅游商品、钢木家俱、汽车交易、建材装饰等专业市场。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市场建设,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工商联和同业公会、行业协会的作用,通过项目推介和具体协商,确定企业投资主体。 (二)积极引导非国有投资。 1、积极鼓励民间投资。有关部门要支持、引导、规范行业协会和非公有制企业建立投资机制,切实解决非公有制企业融资难问题;在税费征收、人才引进、权益保障、对外贸易和人员出入境等方面创造条件,实现公平竞争;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劣势企业退出的审批程序、资产处置和职工安置办法,为非国有投资进入创造条件;积极推进中小企业服务支持体系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面向中小企业的技术、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型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2、充分发挥政府财政性资金的导向作用。研究制定政府财政性资金用于引导非国有投资的政策导向和管理制度,在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努力在政府扶持非国有资金上实现新的突破,促进社会投资多元化。 (三)确实保障符合产业导向的项目用地需要。 1、在用地政策和土地管理方面。盘活土地,依法收回长期占而不用、开而不发的闲置土地,重新组织出让,保证新上项目用地需要;优先保证符合产业导向的工业项目用地,工业项目和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配套设施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按照国家和省确定的优惠政策实施,实行土地整理新增耕地置换、建立工业用地地价补贴机制等办法,降低工业项目用地成本;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项目的用地,实行个案审批;支持城区工业企业异地搬迁改造,向开发区集中,其土地收益优先用于安置职工和企业发展;加快推进围垦项目产业化建设,运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投资、开发、经营,为工业发展提供土地后备资源。 2、在鼓励项目进驻开发区、工业区方面。在国家严格审批新增用地的情况下,要充分利用已批的土地进行“集中建设”,发挥土地的“聚集”效应,积极引进新项目落户工业园区,投产项目所实现的引资额、工业产值归引资县(市、区)统计,地方级税收由所在县(市、区)与市级按协议规定比例分配。 (四)实行积极的价费政策。 1、运用价费政策促进项目投资。对政府立项的市政公用设施、公益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采取灵活的价费政策,为项目融资创造条件;对投资经营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通过价格政策促使投资者获得合理的回报;对投资经营具有竞争性质的市政公用设施项目,放开价格,吸引社会投资,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2、科学调度工业用电和运用电价杠杆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在电力紧张国家实行限电的情况下,科学调度工业用电,保证重点工业用电。要出台工业用电的优惠政策,用电向工业发展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主导产业倾斜,限制高耗能传统企业享受优惠电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部分省、市重点工业企业、新经济增长点企业和工业区开展厂销直供试点;研究制定加快电源点和电网建设的实施意见。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各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担任,其他副市长担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在市计委。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配备强有力的工作班子,落实前期经费,建立健全项目工作责任制。各地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日常办事机构挂靠在计划部门。 (二)建立目标考核体系。各级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各项工作。由市计委、经贸委等部门负责,研究制订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作成效的考核指标、评比办法、奖惩规定。对开发引进项目有功人员,给予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对项目落实不到位,在任职期内项目工作进展不大或没有进展的,主要领导要调离或降职处分。在每年的项目成果交易会上,对各地项目生成、推介、落地的数量和成效进行考核;在每年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会议上,对重点项目建设和前期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各级效能办要加强检查督促,推进项目带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改进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为经济决策和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 (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尤其是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发挥职能作用,多形式、多渠道宣传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意义、措施和成效,形成全社会了解、支持、参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