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产业是漳州的传统产业,也是科技创新潜力巨大的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建材产业面临产能过剩等诸多发展瓶颈制约,加快转型升级势在必行。这对进一步打造漳州建材产业新优势,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行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做大做强产业,为全市工业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有着重要意义。
现状:规模持续发展壮大 技术水平不断提升
漳州建材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市主打重点产业之一。截至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建材工业企业200家,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总数1917家的10.4%;完成工业产值283.9亿元,同比增长15.7%,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1%。
近年来,我市建材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特别是南安、晋江、厦门等建材产业转移,相继到我市投资办厂,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建材产业规模。据统计,2011年至2014年,我市规上建材企业产值年均增长31.7%。从子行业增长看,玻璃工业、建陶卫浴类、新墙材、水泥、矿业(包括采选业)、石材业等增长较快。从全市工业投资储备项目看,建材行业有82家企业列入,总投资128.2亿元,随着这些项目投建投产,将进一步扩大我市建材产业规模。
龙头企业的有力支撑,进一步促进我市建材产业发展。目前,全市已培育有万晖洁具、东陶(福建)卫浴、万利陶瓷、中达集团、旗滨玻璃等一批行业龙头,有效带动整个产业集群化、集聚化发展。
随着产业规模的持续壮大,建材产业技术水平也不断提升。比如,水泥业逐步淘汰落后机立窑水泥,广泛应用新型干法水泥新技术;建陶卫浴业,通过广泛应用辊道窑生产线提升该行业装备技术水平;新墙材等建筑材料行业,积极推进“禁实、限粘、推新”,开发生产轻质、利废、保温、隔热等节能型新材料;玻璃工业中的浮法玻璃,通过积极引进和消化国际最先进工艺和装备,深加工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问题:企业品牌意识薄弱 产业配套仍不完整
我市建材产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据了解,核心竞争力不足、品牌运营意识薄弱、产业配套相对不完整、结构性断工矛盾突出等,限制了我市建材产业发展。
目前,我市建材企业自主创新平台少、研发能力薄弱、科研开发资金投入少,高技术人才相对缺乏,导致产品升级更新换代缓慢,优质高档产品出现结构性短缺。
我市大部分建材企业品牌意识薄弱,依靠低廉价格增加产品订单,在市场上产品辨识度较低。如石材加工出口大部分是中低端制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制品比重很小;建陶卫浴类,大部分产品靠低价进入中低档市场,许多优质产品打着国外品牌才能进入高档市场。此外,行业企业知名品牌不多,分布零散,规模小,资金少,人才少,管理运营能力弱,发展后劲不足。
产业配套相对不完整。墙地砖、卫浴等陶瓷业,处于产业链中游,但缺乏有影响力的实力配套企业和服务,其产业链上游的陶瓷原料商、陶瓷机械设备商、优质水暖五金配件和下游的陶瓷卫浴专业市场、陶瓷建材卫浴展览,陶瓷机械展等销售、服务配套行业,均未在漳州设立服务点或分支机构。玻璃工业,大部分属于产业链中游的玻璃深加工企业,由于原料生产企业少,分布零散且规模小。
结构性断工矛盾突出。受经济下行压力,建材企业普遍出现“招工难”和“用工荒”,常常出现一线技术工人断层情况,不同程度阻碍了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对策: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提高核心竞争力
鉴于当前我市建材产业产业链不完备、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等因素综合考虑,推进园区建设可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一体化,加快形成产业集聚,实现产业低碳环保。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主要是抓规划、强配套、优环境。园区要结合资源优势和发展条件,合理确定重点发展的建材子行业,以生产高端高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为重点,优先发展重点创新项目;要坚持产业集群和资源集约并行,通过完善园区配套建设,延长建材工业产业链,推动建材产品的高端化和创新性,促进建材企业的转型升级;要围绕“绿色建材”发展主题,建立清洁生产园区,集中供电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实现节能减排。
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市建材企业加快创新刻不容缓,必须加大技改力度,改进技术工艺,提升自主品牌,进一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要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一要推进企业弃旧用新,使用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二要推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强创新中介机构服务;三要鼓励企业创新经营理念,提高管理运营能力;四要实施人才扶持政策,创建多层次人才交流平台。
●发展目标
2014年完成产值284亿元,力争2020年达到500亿元,净增216亿元
●产业布局
建筑陶瓷以长泰、平和为重点发展区域,玻璃以东山为重点发展区域
●发展重点
主要打造高档瓷砖、卫生陶瓷、功能陶瓷、新型建筑陶瓷、特种玻璃、玻璃深加工等产品
听见解:
市经信委主任康溪顺:
漳州建材产业要突出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为重点,立足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走节能、环保、低碳创新型发展道路。
建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注重开发高品位、多功能、配套化的具有节能、安全、环保、抗污、抗菌等特殊功能新产品,打造漳州建材知名品牌。要加强智能化改造,采用先进智能化装备和生产技术,实施机器换工,提高生产效率和水平。要加强结构调整,推动企业进区入园,提高集聚效应。
航标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特别助理林双全: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大量涌现,对传统建材产业发展方式提出了新要求。
在国内外市场需求已达到或接近“天花板”背景下,建材行业发展必须加速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加快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企业发展应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方向调整;企业经营要由过去主要靠产量扩张和价格竞争,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发展态势;发展思路需要由扩大规模薄利多销,转向练好“内功”创新发展;企业利润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漳州工业投资储备项目建材行业重点企业
万利(中国)太阳能有限公司
建超集团有限公司
漳州尚美泰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新峰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鸿冠工贸有限公司
福建省晋江豪山建材有限公司
福建凯景新型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漳州鑫展旺实业有限公司
泉州路通管业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石金实业有限公司
漳州建材产业主要子行业细分其代表企业
新墙材等建筑材料:
万利陶瓷
鸿星陶瓷
建陶卫浴类:
东陶(福建)卫浴
万晖洁具
玻璃工业:
旗滨玻璃
台玻
水泥业:
中达集团
红狮水泥
石材业:
华玉石业
和发玉石
非金属矿业(包括采选业):
文盛矿业
远光锆业
新材料(隔热、节能材料等):
科之杰新材料
富邦防火保温材料
传统材料(涂料、铝材等):
三德利
常青树
(转载自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