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状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品牌引领优势凸显
生物医药产业是集公益性、战略性、竞争性为一体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新兴产业,是我市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是加速漳州工业跨越发展的九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生物医药产业不但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社会效益显著,单位企业贡献率远高于其他行业。2014年,全市拥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1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家,从业人员0.8万人,实现产值19亿元,多数企业呈现健康发展态势。
漳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在转型升级中,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骨干企业作用显著、品牌引领优势凸显、区域特色明显、研发能力初步形成。全市规模医药生产企业注重质量管理,大多已经通过GMP标准认证。其中,片仔癀药业、同溢堂药业、水仙药业、无极药业、虎伯寮药业等5家企业已于2015年初率先通过新版GMP标准认证。企业同时非常注重产品多样化,产品涵盖中成药、中药饮片、化学药品制剂、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物制品(含海洋生物药品)等。
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亿元以上企业有片仔癀药业、同溢堂药业、水仙药业、健源堂生物,约占全省同行业亿元以上企业数的1/7。获得的省级以上商标品牌有11个,拥有“片仔癀”“水仙”等3个全国驰名商标和“益安”“聚善堂”等6个省级著名商标,2个福建名牌。近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经过产品结构优化调整,传统优势产品不断巩固和加强,中成药、中药饮片产品,其产值占总产值的七成以上;化学药品制剂(西药)、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生产也在逐年增长;生物制品及海洋生物药品正在逐渐起步。
问题 产业规模普遍偏小 企业核心竞争力弱
尽管这几年来,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整体呈增长态势,但从产值和规模企业数量来看在全市九大产业中比重较小。2014年,我市生物与新医药产业总产值19亿元,仅占全部工业产值3990.8亿元的0.5%。
据漳州市经信委调研,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产业基础比较薄弱,规模总量偏小,抗风险能力小,未能形成大规模、有影响力的产业集聚效应,且产业龙头不大。作为我市最大的医药企业、也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仅有的省级龙头企业的片仔癀药业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如美国强生公司、辉瑞制药公司、云南白药集团对比,差距还很大,急需做大做强。目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大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弱,产品求变意识差,在新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产品结构、市场开拓、国际化经营等方面还存在着明显差距。
据介绍,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普遍存在产业链条短的问题。一是产业链配套率较低,缺乏合理规划布局的医药产业园区,缺乏公共配套平台,各医药企业零散分布在各个县区,没有建立起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联合生产模式,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二是原料基地建设较为滞后,大多数企业所需中药材原料需从省外购入,生物资源优势未得到充分开发,本地优势药材资源多数以简单炮制或以干制品形式供应市场和外地药厂,产品附加值较低。同时,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海洋生物药品领域,大量的水产品加工产品和副产物,多数以附加值低的形式销售给外地药厂。
对策 着力提升自主创新 大力推进战略重组
生物医药产业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国际化的朝阳产业,也是高风险产业。为加快推进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步伐,我市科学规划产业布局,大力培育产业集群。按照生物医药领域资源、科研和加工分布情况,合理布局生物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以中成药加工基地与生物医药研发生产基地。同时打造高端产业园区并开展“走出去”战略,形成以漳州为总部、市外为依托的产业布局。
我市还引导企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依托片仔癀药业、水仙药业、同溢堂药业、聚善堂药业、立泰医疗康复器材等一批骨干企业,积极与国内外知名大型先进医药企业、院校与科研机构进行战略合作,推进大项目建设,推进兼并重组。
“针对产业链缺失环节,我市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市经信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开发区围绕产业区域定位,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国内外同行业领军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高端项目。通过行政引路、招商引进、政策扶持等举措,推动上下游企业间协作配套,为骨干企业向龙头企业发展提供链条支持。特别是切实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和财政扶持力度,设立漳州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金,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直接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等优惠政策,扶持我市医药产业跨越发展。
听见解
漳州市经信委主任康溪顺:
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发展前景很好,漳州具备独特的产品和品牌优势,当前特别需要将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通过借势、借智、借力,借助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和资本市场,大力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全力打造大健康产业。要进一步加强项目对接,推动大项目落地建设,延伸产业链条,完善关联配套,做大增强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要坚持精准服务理念,加强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扶持,落实各级优惠措施,为产业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福建本草春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水泳:
面对国内高端保健品市场的萎缩现象,生物医药产业更需要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市场,适应形势调整定位,让高端保健品“飞入寻常百姓家”。同时根据不同的市场诉求和用户体验开发产品,一手精耕产品、一手深耕市场。从漳州的城市特性来看,还可以走保健养生、旅游养生相结合的路子,将产品的销售搭载上最好的用户体验,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这正是本草春目前正在做的尝试。
漳州市生物医药产业 重点企业名单
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同溢堂药业有限公司
漳州市健源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漳州水仙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漳州立泰医疗康复器材有限公司
福建省漳州市乐尔康药业有限公司
漳州市聚善堂药业有限公司
润科生物工程(福建)有限公司
●名词解释
什么是生物医药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即生物与新医药产业)主要涵盖医药产业中的生物医药、新化学药、中药及天然药物、医疗器械、海洋药物以及生物产业中的生物制造、生物基材料、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等领域。
●政策链接
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医药产业发展十二条措施的通知》闽政文〔2014〕98 号:从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支持医药企业开拓市场,支持新药和医疗器械引进、研发与产业化,推进重点项目和园区建设,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完善医药流通体系建设,加大医药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对台医药产业合作,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加大对生物医药行业的支持力度。
漳州市聚善堂药业有限公司:
人品如莲 药质似金
漳州市聚善堂药业有限公司是聚善堂(福建)医药集团旗下的中药饮片专业生产企业。公司创建于2004年,于2008年9月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中药饮片生产GMP认证。生产的中药饮片均严格按照《中国药典》及《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的要求对每个品种分别制定工艺规程及质量标准,对饮片生产的全过程实施标准化管理。
为了使中药饮片名符其实地成为“优质道地的放心饮片”,在近几年的中药材生产实践中,该公司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标准,于2005年11月在南靖县和溪镇建立南药基地,首期种植巴戟天200亩,计划发展1万亩。公司按照高标准规划、规范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的原则,坚持地道化种植、绿色化发展,并逐步扩展,形成规模化种植。2007年下半年在甘肃省陇西县首阳镇建立药材基地,从中药主产区收购地道药材,主营中药饮片、党参、当归、黄芪、枸杞、灵芝、百合、大枣、洋参、银花、麦冬、菊花、茶叶等十几种中药材,从源头上严格控制中药材的质量。聚善堂药业公司瞄准中药饮片标准化、国际化,本着“人品如莲,药质似金”的经营理念,向规模要效益,提供优质中药饮片,全力打造中药饮片的品牌,为继承、发展、振兴传统而神奇的中医药事业贡献力量。
福建本草春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
精耕产品 深耕市场
2011年底落户南靖的本草春公司,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断耕耘,现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组培和种植于一体的大型现代设施农业企业,年组培铁皮石斛600万瓶,大棚种植面积150多亩,树上、林下种植100多亩,是福建省最大的铁皮石斛组培和种植公司。
企业成立至今,为了保持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在保证产品高品质的同时,公司不断地在品牌建设、产品研发和渠道布局等方面进行拓展和升级。为了应对市场带来的变化,本草春公司在厦门设立了营销总部,聘用精英人才进行品牌运营和产品销售。这个布局,让本草春品牌在短时间内将产品多样性的市场拓展衔接起来,品牌影响力迅速扩大。
与此同时,产品升级的步伐也不断加快。2014年,本草春和澳门大学、福州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开发新产品,促使产品类型从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目前,该公司研发了铁皮石斛枫斗胶囊、冲剂,石斛含片、铁皮石斛枫斗、石斛茶、石斛鲜榨汁、石斛微粉等将近30种的产品。
渠道上转型升级也同样在紧张地进行当中。今年来,本草春进驻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多个大城市的市场,与北京同仁堂、以岭药业、健民大药房等全国百强连锁药店强强联手,将产品打入医药体系;与泉州东南医药合作,将产品打入医院体系。此外,开设本草春养生会所、社区养生体验店、上动车、进驻南靖土楼景区。在市场不断变化的今天,本草春铁皮石斛科技有限公司启动养生保健、旅游养生相结合的市场营销模式,启动细分市场营销渠道的战略转型。
一手精耕产品,一手深耕市场,令本草春公司的业绩年年看涨:公司2013年、2014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200万元、6400万元,2015年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8000万元。
(全文转载自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