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7年至2011年,漳州农商银行(2011年3月之前为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年纳税额由2000多万元增长至6400多万元,连续5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纳税大户”荣誉称号,为漳州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漳州农商银行董事长滕秀兰看来,作为漳州人自己的银行,这是漳州农商银行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
那么,漳州农商银行是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的呢?“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是漳州农商银行服务市民、服务民生的制胜法宝。”接受记者专访时,滕秀兰语气坚定地说。
深耕农村 “贷”动“三农”
“服务‘三农’,是我们的使命和根本。”谈起支农,滕秀兰充满深情,“去年3月23日,我们由漳州市城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为漳州农商银行。不过,我们改制不改向,更名不更姓,改革不改服务初衷,始终立足‘三农’,深耕农村金融市场。”
为更好支持“三农”发展,漳州农商银行不断创新支农信贷品种,推出“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万通宝”自助循环贷款、“农贷宝”、林权抵押贷款等产品,有效解决农民发展经济的资金难题。芗城区天宝镇后塘村曾被视为“后进村”,近年来漳州农商银行累计发放4000多万元信贷资金支持村民大力种植食用菌,这不仅帮助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如今,后塘村已是远近闻名的市级“白背黑木耳种植专业村”。
滕秀兰介绍,目前,漳州农商银行承担了芗城、龙文两区80%以上的支农贷款任务,现在,在该行有贷款余额的农户达一万多户,支农贷款余额30.6亿元,占各项贷款的71.5%。
除了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民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也是漳州农商银行的工作重点。滕秀兰自豪地说:“我们在芗城、龙文112个金融服务空白村设置了‘小额支付便民点’,实现了农村金融服务的全覆盖。如今,村民足不出村就能办理1000元以下的小额取现、余额查询、转账等基础金融业务。”
助推中小企业扬帆远航
在服务好“三农”的基础上,漳州农商银行也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唯有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滕秀兰如是说。
据介绍,为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漳州农商银行创新机制,改进审核审批,简化信贷流程,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瓶颈。针对担保难问题,该行创新思路,大胆“试水”,充分发挥本土银行贷款“短、频、快”的优势,相继开办“房产按揭宝”整贷零还贷款、在建工程抵押贷款、仓单质押贷款、小企业联保贷款、非融资性保函业务等多个品种,并且为中小企业提供‘小灶式’服务,支持和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土特色及优势的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漳州农商银行还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与企业客户相伴同成长。如,在日前举行的全市民营企业融资对接会上,漳州农商银行当场对5家中小企业授信1.5亿多元。滕秀兰说:“更加专业、更加贴心、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务,让我行赢得了众多中小企业客户的信赖。到目前,我行已支持中小企业700多家,融资余额达到20多亿元。”
打造社区居民身边的银行
漳州农商银行不仅是农民、中小企业的银行,还是社区居民的银行。滕秀兰介绍,近年来,漳州农商银行结合当地社区实际,坚持以民为本,主动作为,服务社区居民。
针对社区居民创业、就业以及贫困学子普遍面临的资金紧缺困难,该行联合市妇联、团市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教育局等部门开展妇女创业贷款、青年创业贷款、下岗人员再就业贷款、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民生贷款,为有资金需求的困难群体排忧解难。
此外,去年以来,为提升服务质量和整体服务工作水平,漳州农商银行加大资金投入,打造“标杆网点”,营造“标识统一、形象靓丽、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友好型营业环境。“目前我行已构建起包括物理网点、自助银行、电子银行、便民点在内的全方位、多渠道金融服务网络,可为广大客户提供全天候的金融服务。”滕秀兰说:“在立足芗城、龙文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实施跨区域经营战略,预计今年8月前台商投资区支行就将正式营业。同时,力争再增设其他异地分支机构,努力扩大经营地域。”
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漳州农商银行也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并成为福建农信系统唯一一家连续6年蝉联“经营管理十强”、“业务增长十佳”的银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