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坚守在四平市郊区北山冈上的我军某部七连,经过一个星期的战斗,已减员至33人。这时天已拂晓,七连周边却全是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新一军部队。 全连在陈连长的带领下展开最后的冲锋,“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他们打开枪刺高唱 《八路军进行曲》(后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冲下山冈。本以为必遭敌军围追堵截,万万没想到,当他们高歌冲进敌阵后,“呼啦啦”围上一批又一批新一军的军人,却无一人开枪,只是乱嚷嚷地叫他们停下来。 陈连长和他的战友们也被眼前“敌我不分”的一幕搞愣了。不过,他们依然高歌向前,手中的武器全开火了,“看热闹”的敌军纷纷倒下。这时,敌人如梦方醒,开枪还击。经过沿途血战,陈连长和他的战友们前仆后继,血洒战场,只有两名战士身负枪伤撤回四平市。而丧命于陈连长和他的战友们手中的国民党新一军官兵竟有两百多人。 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办事效率实在是高,第二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就有了 “共军高歌闯军营,射杀两百王牌军”的情报。这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把蒋介石激怒了,他当即下令严查。谁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另一件怪事发生了——东北战场上另一支国民党王牌军新六军下面的22师65团,在四平城外遇到一支公开高唱 《八路军进行曲》的部队,立即予以清剿。战斗打响后才发现,对方竟然是新一军。这场“窝里斗”,双方共有41人负伤,37人死亡。 很快,新一军与新六军因“同一首歌”而“火拼”的情报又呈上了蒋介石的办公桌。蒋介石更沉不住气了,命令毛人凤严查新一军传唱“共匪”歌曲的来龙去脉。 原来,1939年冬,诗人公木和音乐家郑律成合作创作了《八路军进行曲》。这首歌嘹亮而刚劲,显示了极强的冲击力和雷霆万钧的气势。 1945年春,有一支文艺团体曾到密支那慰问远征军,他们演出的曲目,除了《八路军进行曲》外还包括《黄河大合唱》、《丈夫去当兵》等。演出后,《八路军进行曲》那高亢的旋律很快在新一军传唱开了。当然,当时《八路军进行曲》在新一军公开传唱时所填写的歌词并无“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这样敏感的句子,而是“自由的旗帜高高飘扬”,而且,歌名也不存在任何政治色彩,叫《战斗进行曲》。而这个胆大包天的演出队,就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组建的文艺演出团之一——剧宣五队。既然这支演出队伍有着深刻的红色背景,新一军怎么会允许这样一支红色演出队伍前往缅甸并在军营公开进行赤化宣传呢?这是因为孙立人将军曾下令传唱包括《八路军进行曲》在内的这些左翼歌曲。
了解到以上历史后,蒋介石下令命孙立人立即赶来,当面将“国军”与共军唱“同一首歌”之事解释清楚。 孙立人赶到后,蒋介石本以为孙立人会为自己开脱,谁知孙立人语气平淡地说,在新一军内传唱这首歌是得到宋美龄首肯的。原来,宋美龄在新一军远征前曾去劳军,孙立人曾叫歌咏队唱过《战斗进行曲》,宋美龄听过此歌后觉得这首歌很能振奋人的精神,便同意了孙立人关于在新一军内传唱这首歌的建议。 蒋介石万万没想到,这“同一首歌”事件查来查去竟排查到夫人头上,他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