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家具产业逆市增长综述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国内家具行业首当其冲,一些企业停产、倒闭,漳州家具产业却是迎难而上,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今年1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家具企业实现产值17.49亿元,比增22.6%;实现出口交货值9.2亿元,增长12.0%,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面对金融危机这场严峻的“考试”,漳州家具产业为何能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产业成“链”,是支撑漳州家具产业在危机中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在实施“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中,把钢木家具列为我市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特色行业之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重点扶持,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我市家具产业目前已形成木制家具和金属家具两大系列,并带动木料加工、贴面、装饰、包装、运输等行业的发展,逐步涌现了一批家具制造专业村、产业镇和特色区,区域集中化趋势明显。目前,全市家具制造企业八成以上集中在芗城、龙文、龙海等地,家具所需的配件、配套产品在漳州市基本上都有企业生产,完整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企业之间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以及基础设施、支撑机构共享,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优异的表现还得益于漳州家具企业主动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危机来临,我们的业主更加‘奋不顾身’,大部分时间都泡在生产车间里面,抓生产、抓管理。”漳州市家具协会会长、国辉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国辉介绍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我市许多木质家具企业通过引进先进专用设备,对小木材进行拼接再利用,使木材的利用率达到96%以上,大大提高经济效益;而钢管家具企业则通过采用静电粉末喷涂回收新工艺,使之循环再利用,提高了产品档次和喷涂效率,降低了污染、节约了资源。通过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原料损耗、提高产品质量,我市家具企业在危机中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保持了较高增长。据不完全统计,1-4月份,我市114家规模以上家具企业中,保持增长的占总数7成以上。
自主品牌战略成为应对金融危机重要“利器”。如今,我市家具产业已从贴牌生产向自主设计加工、自主品牌生产转变,具有较强的自我研发、自主创新能力,这对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新让品牌发展走得更远。我市成立家具、钟表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并分别在“国辉工贸”和“红梅家具”成立了漳州市家具技术研发中心和漳州市钢管家具研发中心,加大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几年来,漳州家具全行业已经累计完成新产品开发上千项,国辉、红梅、尧富、丰笙、攀达等一批龙头家具企业表现出色。国辉工贸有限公司、红梅家具有限公司分别成为中国实木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金属家具委员会副主任单位。红梅公司产品还获得“福建省名牌”、“福建省用户满意产品”称号,“红梅”成为省著名商标,国辉工贸公司则在同行业中率先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产品同样跻身“福建省名牌”行列。在危机中,这些龙头家具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日益凸显,为配套小企业的生存发展赢得利润空间,而配套小企业的正常生产,也推动了龙头企业健康运营,促进了我市家具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