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联公告: 当前没有通告!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相关新闻
   正文:
强力加速工业跨越发展
  加入时间:2014-10-28 9:11:26  访问量:1046

核心提示

加速工业跨越,漳州有基础、有平台,更有机遇、有空间。近五年来,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1%的增幅快速增长,总量翻了一番以上,并建立起了一批工业发展平台。特别是这次中央赋予我省一系列特殊政策,给我市大抓产业项目带来了难得机遇。漳州丰富的土地、岸线等资源,也给加速工业跨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把“势能”转化为“动能”

市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强力加速工业跨越”,号召全市上下铆足干劲,推动漳州工业实现更大跨越。漳州工业跨越的动力在哪里?

历经“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漳州工业已具备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良好的发展平台,更有难得的政策机遇、广阔的资源空间。这长期蓄积的大量“势能”,便是推动跨越发展的动力所在。满弓劲发,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将威力无穷!

蓄积产业发展动力源

2000年8月,漳州市委市政府在东山召开务虚会,决定以发展工业作为突破口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提出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思路。2002年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实施“工业立市、开放活市、实干兴市”发展战略,正式确立了工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工业开始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2006年10月,市第九次党代会确立了“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的发展战略,提出要实现漳州从“工业立市”向“工业强市”的转变和提升,工业经济进入总量和质量全面提升的关键阶段。2011年9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继续实施“依港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战略,突出“工业化提速、城市化提升、现代农业提效”发展重点,工业发展进入一个更高的提升和发展阶段。

近年来突出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深入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大力扶持一批重点龙头企业,持续推进工业发展。全市石油化工、特殊钢铁、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四大主导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与新医药四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批后续工业大项目加快引建。特别是近五年来,漳州工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以年均21%的增幅快速增长,总量翻了一番以上,陆续建起了一批工业发展平台。龙头带动强劲,今年1-9月,全市工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100亿元以上,占规模工业总产值近40%,对规模工业总产值的贡献率超40%。

市工业化办负责人表示,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推进,漳州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跨入了工业化中期门槛,为进一步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挥“机遇优势”能动性

漳州跨越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从全省看,除了前几年中央出台的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等若干政策文件外,今年中央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特别是中央近期通过的支持福建省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措施,含金量都很高,力度前所未有。

从我市看,国家和省里对漳州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去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今年4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古雷石化基地总体发展规划》,相关部委对我市一些重大项目要素保障问题明确表示将给予更多支持;这次省委全会把建设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纳入省里《行动计划》。

机遇是最好的“催化剂”。全市各地正盯紧目标,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推进项目建设,扶持企业发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增强承载工业大项目的能力。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利用“国”字号品牌,努力从投资政策中争取项目,从产业链条中衍生项目,积极打造我市发展重要增长极,仅南靖园区今年计划实施在建、续建项目66个,总投资68亿元,预计到年底可投产30家,创工业产值12亿元。

新机遇带来新气象。上个月,台湾中石化烯烃芳烃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古雷,将进入项目实质性的方案研究和建厂计划安排。该项目对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与石化产业对接、延伸古雷烯烃芳烃产业链项目、打造世界一流石化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世界500强荷兰皇家孚宝集团也正式入驻古雷,将有力提升古雷液体化工物流公共仓储的服务水平。

放大“自然优势”吸引力

漳州作为后发地区,在我省新一轮发展中有基础、有条件、有优势、有潜力。

区位条件优越。漳州东对台湾,北接厦门,西临龙岩和江西,南联广东和港澳,是福建西进东出、南联北接的重要城市和交通枢纽。

台的优势独特。漳州是台胞主要祖籍地、台湾文化重要发祥地和台商投资密集区,拥有古雷台湾石化产业园区、漳州台商投资区等8个国家级对台交流合作平台。新的形势下,漳州在两岸交流合作中先行先试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

海的优势突出。漳州海岸线长,海域广阔,港口资源丰富。尤其是漳籍海外华侨众多,经略海洋的历史悠久,明朝中后期,漳州月港作为我国唯一合法的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我市在建设“21世纪新的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先天优势。

生态环境良好。去年漳州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居全省设区市首位。在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质量的今天,生态优势日益成为我市重要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瞄准这些优势资源,全市围绕重点产业,突出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积极引办产业龙头和产业链配套项目,加速产业集聚发展。漳州开发区凭借港口优势,逐渐形成了港航物流业、临港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今年1至8月,出口总值2.44亿美元,同比增长41.93%。台商投资区发挥对台优势,出台多项招商选资优惠政策,打造台商投资软环境,服务台企经济转型升级。目前,台商区内共有台资企业160多家,总投资51.88亿美元,基本覆盖了食品饮料、特殊钢、电子家电等区内优势主导产业。 

 

配套保障

政策驱动 

漳州工业快速发展,得益于支持工业发展政策力度持续加大。在之前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基础上,今年来,市委市政府又相继出台了《关于培育产业龙头十条措施的通知》、《漳州产业龙头促进计划实施方案》等,有针对性地强化服务和指导。目前,《关于推进漳州工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在加紧研究制订,力促形成一套政策组合拳,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取得更大实效。

精简审批 

漳州积极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清理前置审批事项,大力精简审批事项,打造审批项目最少、审批流程最短、服务质量最优的政务服务环境,目前市本级审批项目仅保留65项。近日,市行政服务中心再次组织各部门、各窗口,研究推出18条创新举措,包括开辟消防审批绿色通道全方位服务古雷石化重点项目、下放部分项目环保审批、简化渔业防灾减灾项目审批条件等,全面服务项目建设。

金融支持 

我市积极鼓励新设金融机构,推行“引银入漳”政策,目前已有22家银行机构入驻漳州。与此同时,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50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建立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工作的考核奖励机制。各地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政银企对接,发挥“过桥基金”、“助保贷”等作用,多渠道增加信贷资金来源,引导金融机构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支持产业链配套、技术改造、小微企业发展,缓解资金短缺问题。

科技扶持 

今年5月,漳州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漳州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十条措施》,从奖励创建工艺设计创新中心、健全人才培养体系等多个方面扶持工业设计创新发展,实现“授鱼不如授渔、输血也需造血”的对接。与此同时,做好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推荐、认定和建设工作,努力实现技术中心覆盖全市龙头企业。

人才支撑

我市大力实施人才计划,突出培养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和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至今已组建院士专家工作站15家,柔性引进相关领域的院士16位、专家95位。为进一步促进人才集聚,日前,市委市政府出台《漳州市促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人才行动计划(2014-2018年)》将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一批优秀人才,支持一批青年英才就业创业,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环境。

 

主导产业

石化产业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企业149家,产值257.34亿元。龙头企业有腾龙芳烃、翔鹭石化等。重点做大做强古雷石化基地,充分利用国家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的特殊优惠政策,与台湾石化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以进口原油和石脑油为主,采用国际先进的原油加工工艺和乙烯、芳烃等生产技术,生产清洁燃料及高端石化产品,重点包括新型材料在内的三大合成材料(合成树脂、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及其深加工产品,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产业集群。

今年8月26日至27日,两岸石化产业技术暨项目对接系列会议在古雷开发区举行,就两岸石化产业合作的相关事宜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共商两岸能源石化产业发展大计。期间,两岸能源石化装备产业小组进行了交流对接,并召开座谈会,进一步推进古雷练化一体化项目。

近年来,古雷石化基地建设快速推进,腾龙芳烃(漳州)有限公司80万吨/年PX以及下游翔鹭石化150万吨/年PTA、海顺德45万吨/环保型溶剂油项目已基本建成,明年预计实现工业产值460亿元;台湾中石化烯烃芳烃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世界500强荷兰皇家孚宝集团与翔鹭公司完成交割正式入驻。预计2018年,古雷石化基地可实现工业产值3000亿元。

食品工业

漳州是我国最重要的食品罐头生产基地,罐头产量占全国40%、全省80%;糖姜制品占欧洲市场近80%;水产品加工在福建省排名第一。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数482家,产值905.14亿元。主要龙头企业有盈丰食品、海新食品、海魁水产、绿宝食品、天福茶业、大闽食品、海利水产等。重点发展食品精深加工,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企业集聚,培育发展特色食品产业集群、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粮油加工产业集群,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和中国食品名城。力争到2018年,拥有超10亿元食品企业25家以上,50亿-100亿元产值的食品企业3家以上,食品产业产值2000亿元。

钢铁产业

漳州是福建省薄板、管材和铁合金生产加工的重要基地。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特殊钢铁企业60家,产值251.87亿元。龙头企业有福欣特钢、三宝特钢、正和钢管等,主要涉及薄板压延加工及金属印刷涂布处理、钢管生产、不锈钢压延、特钢冶炼及铸钢。力争到2018年形成400万吨高品质钢材和100万吨不锈钢精深加工能力,钢铁产业产值1000亿元,基本建成国内板材及金属深加工产业基地。

装备制造

2013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363家,产值673亿元,龙头企业有龙溪轴承、一帆重工、豪氏威马、诺尔起重等。将加快发展航空关节轴承、数控机床、功能部件、起重设备、工程机械、动力装备、风电设备等重大技术装备制造。力争到2018年,装备制造产值1000亿元,建成省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机械装备产业基地。

(转载自《闽南日报》,黄妍婷/文

 

 

<!--EndFragment-->
  • 上一篇: 前8个月漳州18家省级制造龙头企业完成产值579亿元
  • 下一篇: GDP、规模工业总产值、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位居全省首位
  • 评论   打印  关闭  顶部
       评论: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版权申明 | 技术支持 |

    Copyright© 2020-2035 漳州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6-2029299 传真:0596-2021930 电子邮箱:zzqilian@163.com

    闽公网安备 35060202000181号

    闽ICP备20009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