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联公告: 当前没有通告!  
               热门新闻
               推荐新闻
               相关新闻
   正文: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最新发布:5个人中就有2个死于心血管病,这8类人最要小心!
  加入时间:2017-8-14 16:21:29  访问量:267

本文专家观点:

湖南省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大科主任医师 刘秋庭

解放军第306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王守力

北京安贞医院脑卒中中心主任医师 张勤奕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营养科 郑东明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 李艳玲

 

不久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了《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这是最新的关于全国心血管病的数据统计。

提醒你:要注意预防心血管病了!

第一死因!5例中2例死于心血管病

据数据显示,2015年农村、城市心血管病分别占死因的45.01%42.61%,在所有死亡因素中排第一。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

 

2015年中国农村和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因构成比(%

心血管人群占人口五分之一多

《报告》指出,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处于上升阶段,推算患病人数约2.9亿。那么按照2015年度我国总人口数为13.74亿人计算,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占了五分之一还要多。

脑中卒最多,其次是冠心病

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数据,其中,脑卒中人群约1300万,冠心病人群约1100万,心力衰竭人群约450万,肺原性心脏病人群约500万,风湿性心脏病人群约250万,先天性心脏病人群约200万。此外,高血压人群约2.7亿。

8类人就是高危人群

1脑中风的8个高危因素

脑中风主要包括8项危险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吸烟心房颤动超重或肥胖缺乏运动脑卒中家族史

在这8项危险因素中只要有任意3项,就是卒中高危人群。在这些因素之中,80%的病例由高血压所引发。

2冠心病的8个高危因素

冠心病主要包括以下8个危险因素:多见于40上的男性/绝经后女性吸烟长期精神紧张三高人群肥胖缺乏运动有遗传背景者35岁后长期服用避孕药

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糖尿病及吸烟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大危险因素。

当然,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不断进展的过程,就像我们变老一样,难以逆转。但只要做好预防,就可以减缓进程!

5招护好心脑血管

1运动:每周至少走4小时

世卫组织数据显示,每周步行大于或等于4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比每周步行小于1小时的65岁以上老人,心血管发病率减少69%,病死率则减少73%

走路是最简单的运动,建议平均每天五六千步,运动时间半小时到四十分钟最好。走路时可有意地调整呼吸,建议走三步吸气一次,再走三步呼气一次。

同时,运动降压很有效,运动一小时,出汗达1.2升,而每1升汗液里,就有3克的钠离子。吃咸了靠喝水排钠,还不如运动出汗排钠有效的多。

2水果:每天2两水果

英国牛津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对50万中国成年人长达7年的随访发现:每天吃二两新鲜水果(相当于一个苹果或橘子)能将心脏病发作、中风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1/3。这可能得益于水果富含钾、抗氧化剂和活性化合物,而钠、脂肪和热量含量较低,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

正常的人每天吃水果量应该保持在200-400克(如1-2个苹果)。

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利的水果可大致分为三类:含花青素高的、含类黄酮高的和含水溶性膳食纤维高的。

①花青素高:代表有玫瑰香葡萄、巨峰葡萄、红提、黑提、蓝莓、桑葚。

②类黄酮高:代表是柑橘。

③水溶性膳食纤维高:代表是苹果,而且含有丰富的钾离子。

4杂粮:每天喝一碗杂粮粥

表皮红色、紫色、黑色的杂粮是花青素的好来源,大麦和燕麦中还有丰富的β葡聚糖。这些物质有利于预防冠心病,帮助控制血胆固醇,保护血管。

杂粮煮粥最好先泡一泡,紫米、糙米等约泡4小时,绿豆、红豆等杂豆泡12小时以上。

5睡眠:23点前入睡,睡够7小时

长期因为劳累、压力大、休息不够导致猝死的情况并不少。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人建议成人每天保持7-8个小时的睡眠,不要被任何东西干扰。

毕竟人体的各个器官都非常的忙碌。在现在这种高强度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当人们忙碌一天以后,休息就变得非常的重要。每天23点前尽量入睡吧~

(转载自《健康时报》)

  • 上一篇: 游泳好处多 快去“浪”一把
  • 下一篇: 中药零食不是人人能吃
  • 评论   打印  关闭  顶部
       评论:
    | 关于本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站长邮箱 | 版权申明 | 技术支持 |

    Copyright© 2020-2035 漳州市企业与企业家联合会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596-2029299 传真:0596-2021930 电子邮箱:zzqilian@163.com

    闽公网安备 35060202000181号

    闽ICP备20009239号